母乳與生長激素
母乳對兒童發育的影響: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服用加入母乳脂肪酸的食品可明顯增進智力,提高智商。達卡斯西南瑞天納基金的研究員通過對兒童的分組試驗,服用四個月後,通過美國標準兒童智能測量法、比利幼兒測驗法測驗,平均智商提高7.6個百分點,達到105.6。
母乳對兒童的長期好處在於智力效應、體格發育、運動技能、免疫功能等方面。母乳中的特殊營養成分,母乳脂肪酸能刺激特殊的神經外膜和腦細胞發育。這對生理功能方面的穩定、技能發育相當重要。
科研結果顯示,母乳初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尤其是長鏈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豐富。這些不飽和脂肪酸,在人腦迅速成長的關鍵時期,對腦神經花生四烯酸明顯少於人乳中的含量,而且沒有測到二十二碳六烯酸,這對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極為不利的。奇妙的是,研究人員在對足月兒和早產兒母親的母乳分析中,發現兩者的游離氨基酸譜和構成神經髓鞘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牛奶和兒童奶當中,不僅兒童體內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和蛋白質的氨基酸譜不同,早產兒母親分泌的母乳會更加適合早產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生長激素與發育, 生長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對人體各種組織尤其是蛋白質有促進合成作用,能刺激骨關節軟骨和骨骸軟骨生長,因而能增高。人體一旦缺乏生長激素就會導致生長停滯。
生長激素缺乏,需經過嚴格內分泌檢查,如垂體刺激試驗,經過多次抽血觀察生長激素域值的變化,方可確診。對垂體性侏儒,特發性矮小這些生長激素缺乏者用生長激素治療後獲得令人振奮的生長速度。患特納氏症(Tunner’s)的女性患者早期應用生長激素來增高也是首選的,否則,其成年人身高平均在1.4米左右。
對於宮內生長遲緩所致低體重出生兒,生長激素可幫助其加速生長,向正常兒童身高追趕。對體質性生長遲緩即男性11—13歲,女性10—12歲尚未見到第二性征發育者,用生長激素治療亦可達到滿意增高效果。此外,對大面積燒傷和大手術後用生長激素治療有促進蛋白質合成作用,促進康復。對嚴重營養不良,先天癡呆病也有調節生長作用。
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取決於開始治療對年齡、基礎身高、骨齡以及營養及遺傳因素等,通常年齡小的優於年齡大的,尤其是骨齡,10歲前治療優於10歲後,有的年齡不到10歲,但因應用了一些不正規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增高”治療,使骨齡相應大於其身高應有的年齡,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就差於骨齡落後者。
當前,隨著生物醫學的發展,通過藥物人為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已經逐漸成為了可能。通過一定的手段,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有效地增強青少年體內自身生長激素的釋放,促進人體的自然生長,使青少年在有限的生長期內長出一個滿意的身材,簡單總結可以有如下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原因。
- 促生長激素釋放因數(GHRF):可直接增強生長激素的釋放;
- 睡眠(Sleep):血中生長素在深睡l小時左右出現分泌高峰;
- 低血糖(Hypoglycemia):下丘腦GHRH神經原在血糖不足時興奮性提高,使血中生長激素增加。
- 高血清氨基酸(Hign servm amino- acids):血中氨基酸增多引起生長激素分泌增強;
- 體育鍛煉(Exercise)。
服用方法:
- 四至二十歲年齡段的兒童或青少年每日睡前口服l-2粒,兒童須將片劑嚼碎後溫開水送下。
- 成人每日二次,每次2粒。
- 充足的休息,每天攝取8杯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