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說明
- 能夠幫助ALT、AST回落到正常範圍,有效保護肝細胞結構形態及功能,防止肝細胞的炎性反應發生。
- 改善肝功能紊亂或者HBV感染者的各種臨床症狀。使口幹、口苦、食慾減退、腹脹、腹瀉等臨床症狀得到快速改善,甚至消失。
- 提高和改善肝細胞活性,增強肌體的免疫力。
- 預防肝臟實質的炎性反應,幫助防止因膽汁瘀積而造成的各種肝臟病變。
- 幫助改善肝臟的解毒與排泄功能,可以將各種化學製劑、藥品以及酒精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
- 有效防止因各種危害生命的疾病造成的免疫細胞合成的下降,增強御病能力。
認識肝臟的病症
肝臟是人體的重要臟器,它具有極為重要的功能,如:新陳代謝,合成功能,轉化和解毒功能,排泄功能,滅活激素功能等等。它是人體的化工廠,每天24小時都在不停的進行各種酶元反應,調整體內的各種平衡,以維持人類的生命。
每年大約有上百萬人因肝臟的病變而喪生。全世界有二億以上的B型肝炎病毒(HBV)擕帶者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國家,因此,來自東南亞地區的人口是肝臟疾病發生的高危人群。也是B型肝炎最直接的受害者。70%的肝病患者沒有自主症狀,只有10%的人會產生身體不適和較重的臨床改變。肝病的演變過程是: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未愈急性肝炎轉為慢性肝炎,最後發展成肝癌。
感染(HBV)的途徑:母嬰傳播;輸血傳播(包括消毒不良的醫療器具);粘膜傳播(性行為傳播)。
怎樣早期發現肝炎
只要你有肝病的一般知識,對肝炎有警惕性,充分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早期發現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 在半個月到6個月內曾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吃過半生不熟的海產貝類食物,或輸過血,注射過血漿、白蛋白、球蛋白等,或有過不潔性接觸,用過消毒不嚴格的注射器,接受過針灸、紋身、拔牙和手術等,即有被傳染上肝炎的可能。
- 近日來全身疲乏無力,不想吃東西,惡心、嘔吐、厭油膩、腹脹,肝區痛,大便不調,尿似濃茶等,經休息後上述症狀仍持續不好轉,而又找不到其他原因時,就應考慮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時到醫院檢查,發現肝腫大,尤其是黃疸,就應當高度警惕有患肝炎的可能。
- 有第(1)項接觸史和第(2)項自覺症狀體征者應迅速做必要的化驗檢查。如已有鞏膜、皮膚或粘膜黃染,應馬上作尿三膽檢查。如發現尿中膽紅素陽性(正常人尿膽紅素陰性),同時查出血清轉氨酶升高時,則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對發病緩慢、症狀輕微,懷疑為無黃疸型肝炎、隱性感染或亞臨床肝炎者,應定期進行化驗檢查。
- 進一步作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體檢查,以明確判斷是哪一種肝炎。當A型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AVIgM)陽性時即可考慮為A型病毒性肝炎;高濃度的抗B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抗-HBcIgM)陽性伴有B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時,可考慮為B型肝炎。同樣採用C型、D型、E型肝炎特異性的診斷試劑盒進行檢測,則可分別協助判定相應的肝炎病原。
引起肝炎的原因有哪些
肝炎就是肝臟發炎。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
- 病毒感染: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病率高等特點。目前病毒性肝炎主要分A型、B型、C型、D型、E型肝炎五種,近年來又發現有F型肝炎和G型肝炎。其中A型和E型肝炎具有自限性一般不會轉為慢性,少數可發展為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與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 藥物或化學毒物:許多藥物和化學毒物都可引起肝臟損傷,發生藥物性肝炎或中毒性肝炎。如雙醋酚汀、甲基多巴、四環素以及砷汞、四氯化碳等。對肝臟的損害程度取決於藥物或化學毒物的服用或接觸劑量的時間,以及個體素質差異。長期服用或反復接觸藥物和化學毒物,均可導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 酗酒:酒精能夠引起肝炎。主要是由於酒精(乙醇)及其代謝產物乙醛的毒性對肝細胞直接損害造成的。據研究,如果每天飲入酒精含量達150g以上,持續5年以上者,有90%可發生各種肝損害;10年以上則有約34%發生慢性肝炎,約有25%發展為肝硬化。歐美國家酗酒者較多,酒精性肝硬化約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
- 其他:很多全身性傳染病都可侵犯肝臟,如EB病毒、細菌性傳染病中的傷寒等,都可以引起血清轉酶的升高或其他肝功能異常。但因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特殊表現,而肝臟發炎僅僅是疾病中的一部分表現,故診斷都不困難,較少誤診為“肝炎”。
總之,肝炎是一個名稱,它包括許多病因不同的肝炎。但日常生活中由於病毒性肝炎最常見,大家對它也最熟悉,因此人們習慣地把病毒性肝炎簡稱為“肝炎”。
服用方法:
- 每日飯後或睡前口服1-2粒。
- 充足的休息,每天攝取8杯水份。